新冠病毒疫情嚴峻,臺灣防疫成果倍受國際關注與肯定。四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聲明,全球有185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課,台灣是少數例外的成功案例。
台灣之所以能維持社區正常機能,除了官方超前部署、妥善把關,視防疫如作戰,民眾的積極配合,也是台灣每百萬人發生病例 17人 / 死亡率 1.8%(4月15日資料),遠低於歐美先進國家(如美國 1856 / 4.1%、英國 1383 / 12.8%、德國 1578 / 2.7%、法國 2195 / 11%、義大利 2687 / 13%、西班牙 3723 / 10.5%)的主因。
可知,超前部署防疫(預防感染、傳播)的成效,遠遠大於感染後治療的亡羊補牢!
斲傷個人健康與社會成本的「退化性」膝關節炎
「預防醫學」的意義,是針對各種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採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找出症狀或問題背後的根源,從根本來改變、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個人及社會健康,並降低醫療成本與國家經濟負擔。
從事「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臨床及研究工作多年,深刻體會:膝關節的健康與否,決定了老後的生活品質。根據統計,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膝痛的問題;在台灣,有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因為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而無法自如行動,每年約有兩萬五千人因此必須置換人工關節。檢視健保局歷年資料,保守估計,每年用在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相關醫療費用,超過新台幣100億元!嚴重戕害個人健康、耗費社會成本。
難以突破的傳統治療觀念
最近,在《50+(Fifty Plus)》看到一篇採訪骨科意見領袖醫師的報導。文中,除了對上下坡時膝關節軟骨受力狀況提出人云亦云的似是而非觀點,對膝關節保養之道卻是付諸闕如――『沒什麼好保養的,我都告訴自己,關節壞了,就找學生幫忙開刀』……。
骨科醫師的傳統思維,加上媒體的報導傳播,型塑了大眾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既定印象。這不僅是二十餘年來,我在推廣「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時,在官方及醫療專業領域面臨的艱鉅挑戰;也說明了今年初台北慈院發生電話與臉書匿名攻訐事件(見「新膝遊記-五」)背後的質疑與誤解——「傳統觀念難以突破」。
「復健→消炎止痛藥→葡萄糖胺、軟骨素→關節液(玻尿酸)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注射→人工關節置換」,是目前全球正統骨科醫師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制式療程。而我提出的「創新」療法,卻能提供患者在「置換人工關節」與「消極逃避導致病情惡化」之外的「第三條路」——「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本於病患權益,守護膝關節。
25年前,我意外發現了膝關節內的隱藏病灶——內側摩擦現象,遂組成研究團隊,歷經十年,終於解開了「60度的秘密」,明暸「退化性膝關節炎」並不是「自然老化」,是有原因的!據此,進一步發展出能全方位治療甚至預防它發生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
找出治療與預防之道的我,一方面,在臨床上積極努力為病患診斷、開刀;另一方面,則積極投身講座、寫書、上節目等等促進醫學知識普及的衛教工作,期盼「預防醫學」的功效能「治未病」,一則減少發生機會,二則降低患者因爲來不及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而無法藉由軟骨再生恢復膝關節健康的遺憾。
如果創新是一場戰鬥,武器就是我箭袋裡的三支箭
「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包括「智慧護膝保健」、「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和「精準人工關節置換術」。這三個我自創的醫學名詞,就是KHPO的三支利箭,能全方位預防並且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或惡化。
•第一支箭:智慧護膝保健
對於第一、第二期及某些第三期病患,建議在醫護監控下進行三到六個月的保守治療。這段期間不吃藥、不打針,首要課題是讓患者建立正確的護膝觀念,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找出並且改變有害膝關節的動作與運動習慣,防止膝關節繼續「退化」。大多數包括疼痛在內的膝關節症狀都能因此有效緩解。倘若症狀持續,追蹤回診時再視軟骨磨損情況,評估是否動用「第二支箭」。
•第二支箭:「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
首先,以關節鏡手術清理內側皺襞及周遭纖維化組織,將膝關節內部「整理」成適合軟骨自然再生的環境。此一手術的目的是要「爭取」軟骨再生的時間與空間,避免膝關節因為持續「退化」不得不走上置換人工關節之路。
只是,第二支箭的成功與否,醫生、患者、時間三者同等重要——除了手術的成功,病患術後是否堅持執行「智慧護膝保健」(第一支箭),才能確保自身軟骨有好的環境,能隨著時間慢慢長好,恢復膝關節健康。
•第三支箭:「精準人工關節置換術」
第三支箭「精準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膝關節病變的最後一道防線,分為「膝關節微重建手術」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療效確實顯而易見,但仍有偶發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是無法回頭也不可逆轉的治療方式。
正式邁入預防醫學的第一步――膝關節保健從小開始
遺憾的是,多數經我診療的病患都曾不只一次表示,「太晚知道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了」!要是能早一點知道,有些病人或許不需要做「精準人工關節置換」;而能做「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的病人,或許能多增添一點軟骨再生的機會;至於膝蓋健康的人,也能藉著「智慧護膝保健」防患於未然。
種種臨床證據顯示,「骨性膝關節炎」(俗稱「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被治癒的疾病,並不是自然老化現象,而且軟骨確實能夠再生。那麼該如何讓一般社會大眾徹底明白?對於膝關節已有狀況的人,能否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依循正確觀念保健、治療?
時代進步,「牙齒保健」、「視力保健」早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環,深信,提前部署「膝關節保健」,教導孩子正確使用膝關節,應該是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第一堂課!
因此,身為骨科醫師的我,除了堅守第一線的看診、開刀,更把握公餘閒暇,以兩年時間完成了醫普繪本《Dr. Knee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本書看似是我個人涉足預防醫學,追尋「上醫治未病」的理想;實則是將「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正式帶入「預防勝於治療」的階段,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從根源解除病變的發生。
願智慧與風度同行
最近這兩年,總會在歲末年終收到一張並非關節中心病友的賀卡,拆信方知,來信的邱先生是我殫精竭慮、筆耕不輟、公開宣講、積極推廣預防醫學的活見證!邱先生家住公寓四樓,孩子得定期復健,出入全憑他一人抱孩子走樓梯上下樓。沈重的壓力、日漸加劇的膝痛,加上一直掛不上大林慈濟膝關節門診……;幸好,他沒放棄,反而認真研讀KHPO相關著作及網路資訊,了解並落實KHPO的理念,從改變日常行為模式做起,一段時間之後,那惱人的錐心膝痛「突然」不藥而癒了。類似邱先生的例子,不勝枚舉,印證了「KHPO」的第一支箭——「智慧護膝保健」確有實效。
身為以開刀為主的外科醫師,儘管至今仍醉心於執行人工關節置換的「快、狠、準」,但無論多快,一個人能開的刀終究有限,我每每忖度著如何幫助更多人?二十多年來,從熱衷置換人工關節的效率與成就感,到因緣際會走入關山阻隔的預防醫學之道,踽踽獨行,醫界的訕笑挑戰、健保審查的否定、不相關人等的質疑,我並非無感;之所以一路堅持,只因無數受惠於KHPO的病友不斷積極回饋、肯定支持……。我深信——“Life finds a way”,生命終會找到出路,如是,才能讓我們彼此學習,相互成長;從此,智慧與風度同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