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醫師努力鑽研膝關節炎的病因及治療,發展出成套的理論與照顧方法,除了分享海內外醫界同道,也藉由這本介於專業與科普之間的書籍,呼籲國人重視膝關節保健!
我甚至認為,凡是家中有長輩者,都應備妥一冊,以學習保護、保養長輩的關節 .......
-
-
摩膝擦踵,另闢新脛 李丞華
十年前,台北市某國立大學醫學院一名教授,沿著國道三號公路,從台北風塵僕僕開車到嘉義鄉下,車上載著他八十多歲的母親,經過近三百公里的舟車勞頓,低調的住進大林慈濟醫院的骨科病房。翌日早晨,老太太接受呂紹睿醫師的膝關節鏡手術。兩天後,醫學院教授再度開兩三百公里路途,將老母親送回她台北家中。經過漸進式居家復健步驟,老太太下床走路時膝蓋不再疼痛,兩三周後已可健步如常,每天早晨提著菜籃到附近市場買新鮮蔬果魚肉,午後時光也可自己散步到社區公園與鄰里老太太們閒話家常。
這個故事裡的老太太就是我的母親,她八十多歲時罹患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當時我立即想到人稱「北陳南呂」、或「北威明、南紹睿」的兩位優秀的骨科醫師。台北榮總骨科陳威明醫師,原本專精小兒骨癌,但他的刀法好,憑著口碑,找他開刀的病人絡繹不絕,嬴得國內外病人的肯定。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的呂紹睿醫師,則是多年研究退化性膝關節炎,鑽研出一套新觀念,藉由關節鏡的處理,多數病患即可治癒,不必再置換人工關節。這兩位令人尊敬的骨科醫師,得到眾多病人及病家的肯定,均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首選醫師。但母親年紀大,不想動大刀,於是我行車來回五百多公里找呂紹睿醫師治療家母的膝關節。
人的兩膝,無論站立、蹲坐、行走或跑步,都承受全身的重力,關節兩邊硬骨頭靠著夾在中間的軟骨潤滑摩擦,得以彎曲自如。隨著年歲增長及累積的小創傷,使得軟骨不斷磨損,導致退化性膝關節炎。呂紹睿醫師長期親切診治病人,累積大量臨床經驗,發現胚胎期的筋膜殘留在膝關節中,纖維化後會加速磨損膝關節軟骨。他藉由膝關節鏡手術,去除發炎組織及調整因筋膜纖維化產生不正常摩擦壓力的方法,緩解關節炎症狀,也有助於受損軟骨的自癒。這種作法,可延緩甚或避免置換人工關節,對於膝關節炎病人來說,多了一項絕佳的選擇,也是家母與她學醫的兒子討論後選擇的治療方法。
呂紹睿醫師努力鑽研膝關節炎的病因及治療,發展出成套的理論與照顧方法,還很熱心的把他多年的經驗記錄下來,除了分享海內外醫界同道外,也藉由這本介於專業與科普之間的書籍,呼籲國人重視膝關節保健,非常值得同儕敬佩, 我甚至認為, 凡是家中有長輩者, 都應備妥一冊, 以學習保護、保養長輩的關節。家母到了九十多歲的高齡都能行走自如,享受有品質的生活,對於他的醫術與醫德,家母與我做了最真實的見證。
-
- 本文作者為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