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結束,已過八時,不太記得下午是如何渡過的,
受傷的右踝在午後不久已用 Aircast 固定,感覺還不錯,是一種受到適當保護的安全感
不過,因專注於忙碌工作而暫時被遺忘的煩惱,馬上把我拉回現實 .......
離開診間前,Check 明天的 Schedule:
四台 TKA(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四台兩側 ACRFP(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
病人都住進來準備好了!
箭已在弦上,接下來,就真的要看自己如何面對了!
首先該做的是:開半小時的車回家,弄點東西填飽肚子,好好休息一晚,儲備精力
平常,有機會拿拐杖是在教導病人使用時;多年前,也曾在日本做過【手杖使用法的相關研究】
自認在這方面應該算是頗有心得,甚至有些許躍躍欲試的衝動
調整好拐杖的長度(這點非常重要,原則上,比腋窩至腳底的距離長 5 公分,保持手肘微彎 15 度)
上路吧!
開始的二三十公尺,還好 .......
哪想到,慢慢的,雙手臂開始感覺到壓力一次比一次沈重,
呼吸及心跳也逐漸加快,還走不到電梯,竟然需要停下來休息!
我的傷勢,在使用拐杖時,應該是要用讓右腳完全避免負重的走法,也就是所謂的 "三點步態",
這種步態適用於:一隻腳不能或只能部份負重時(如腳踝扭傷,下肢骨折)
方法:
兩側拐杖和患肢先一起往前跨出一步距離(患肢懸空,不可著地負重)
接著,雙臂用力撐住拐杖,讓健肢離地隨同身體往前擺動後採地;依此步驟,重複進行
也提醒自己:拐杖的把手不能頂住腋窩,更不能以腋窩出力,必須用手出力,否則會傷及臂神經叢
若以步態分析及生物力學的角度觀之:
我們在走路時,單腳的循環動作包括 Stand Phase 及 Swing Phase ,正常狀況,時間各佔 50%
在單腳採地的 Stand Phase,平均要承受 2~3 倍的體重,
也就是說,若採 "三點步態",這些重量必須轉由雙臂承擔,
再加上,健肢的 Swing Phase 是要在雙腳都離地(拐杖著地)的狀況下讓身體往前擺動,確實是有些耗體力的
難怪,對於初次嘗試的我,走沒二三十步,就氣喘噓噓了!
這種感覺,與教導病人時的輕鬆自在相較,真是天壤之別!
此刻,望著空蕩晦暗的迴廊,想到往後六週的生活,ㄧ股落寞感不禁湧上心頭 .......
待把自己妥當的擺上駕駛座,時間已過八點半,
出發不到五分鐘,傷處開始漲痛,由於正巧是右腳,驚覺這樣開車有些危險,
尤其是想採煞車時,踝關節無法活動,必須把整隻腳抽回,平移後再往前採,靈活度大減
只能怪自己先前的逞強,婉拒了助理想載我回家的建議,也只好放慢速度,加倍小心了 .......
蹣跚走進家門時,已是九點半了!
平常練就的快速備餐工夫,終於派上用場,
雖然行動不便,不一會,十顆飽滿的水餃已撈取就緒,
可是,問題來了,如何端到餐桌上?
若使用拐杖,就沒有多餘的手端盤子;若不用拐杖,單腳跳躍前進,餃子不就都掉滿地?
想想 ....... 算了,別浪費時間,就地解決吧!
這樣的過程,加上接下來一直到安然躺在床上所必須經歷的諸多不便,不禁使我真誠的感謝上天的安排,
除了親身感受、體會病患的不便,
也讓我提早體驗了獨居老人的生活!
明天的刀怎麼辦?
明天再說吧!
待續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