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日,是與外界接觸的日子,
在封閉的醫療工作環境,算是令人期待的!
更何況,
星期一已是我留下的唯一門診日了。

多年來,不斷的檢討與改進掛號及看診方式,為
的是

- 滿足病患的需求
- 減少病患等候的時間
- 讓病患一次就能得到確定診斷並決定治療方針,免除舟車往返之累

    矛盾的是,若說要滿足病患的需求,為何反其道而行呢:
    先是減少診次,接下來是限號,最後更取消現場掛號!

    被問起或埋怨時,內心的無奈是很難解釋的,
    其實,這樣的安排,也是為病患
    考量的!

    門診量的多寡是多數人評判醫師的標準,
    管理階層也以各種不著痕跡的方式助長這種觀念,以增加業績,
    大部分的醫師在這樣的氣氛下也是配合演出的,
    但,最後吃虧的卻是病患本身:
    三長兩短的看病經驗,加上全世界最方便的就診環境,
    不滿意的病患,當然會到處
    Shopping, 希望找到更滿意的診療。
    然而,多數門庭若市的 "名醫",挾其經驗,加上現代電腦科技,如虎添翼,
    早就發展出一套快速 "打發" 門診病患的方法。
    當然,還是不滿意的病患只好繼續
    Shopping 了!
    健保局的 "專家們" ,只要願意費點心思,在他們功能超強的電腦敲幾個鍵,
    很容易就能在這種
    到處 Shopping 的就診行為看出:
    台灣病患的就診滿意度其實是很低的,導致驚人的重複就診率,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

    自己也曾深陷這種惡性循環而不自知!
    五、六年前,當門診量衝到最高峰時,
    掛診號無上限的持續增加,
    聽聞自己已被稱為 "台柱" ,也難免有些飄飄然,
    一、三、五三個半天診很快就變成實質上的三個整天門診工作。
    為了維持診療品質,常提醒自己不可因病患多而草率應付,中午短暫的利用半小時快速用餐,繼續努力。
    結果是,身心狀況慢慢開始起了變化,門診日成了最大的負擔:
    過午時分,開始期待多來點膝痛患者,得以趁低頭檢查膝關節時,偷偷閉眼打個盹!
    渴望但不可得的是:模糊的記憶中,獨坐大樹下,清風徐來,沈浸在綠蔭中的片刻寧靜 .......
    然而,無助的望著成堆的未看診病歷,頓覺生命是灰暗的。
    職業倦怠,與日俱增!

    若知情,大家會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給這種身心俱疲的醫生嗎?

    再者,在求診病患逐漸增加下,等候手術的排程也隨之加長到離譜的半年!
    開刀前,還要如此
    忍受長時間的身心煎熬,應是很痛苦吧!
    加上,不忍看到現場掛號的患者,必須參與各種逐漸演變出來的排隊取號的辛苦過程。
    遠道而來的,常需夜出門以便 "透早" 取號,若不幸掛到不理想的號碼,折騰整天,看完診回到家也差不多又是半夜了!

    種種因素,
    是無奈,也是轉機 .......

    如今:
    患者已逐漸習慣預約掛號,在指定的時段到院看診,候診區沒有熙攘的人潮,人人都有充裕的看診時間,滿意的回家。

    祈望排刀的壓力也能因此漸趨緩和 .......

    對於星期一,
    大家應該是充滿期待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rlyu 的頭像
      srlyu

      踏腳石 -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

      srl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