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自己發表文獻的年份記錄 --
1989、1992、2000、2001、2003、2004、2005、2006、2006、2006、2007、2007、2008
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在教會醫院的十年(1989~1999),忙碌於臨床工作,除了赴日進修的博士論文,完全沒有產生夠水準的 SCI 論文。
(SCI 為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的縮寫,世界上科學雜誌種類何其多,被 SCI 收錄的,代表有公認的水準,一般學術界就以此為評判論文水準的標準)
這期間,收集了很多有趣的病例,頂多也只能在日後寫成病例報告,發表在較普通的非 SCI 雜誌,不過,完成時,早已離開這家醫院了:
Shaw-Ruey Lyu, In-Ho Chen, Acromial Hyperplasia, the Seguel of Deltoid Contracture: A Case Report, J Orthop Surg. 9(2): 53-55, 2001
- 特殊病例報告,記錄並描述一位病患因肩部三角肌攣縮導致肩峰骨增生而影響活動的診斷及治療經過
Lyu SR, Use of Wagner cementless self-locking stems for massive bone loss in hip arthroplasty. J Orthop Surg. 11(1):43-7, 2003.
- 統計並討論以 Wagner Stem (一種很特別的人工髖關節元件)治療困難病例的結果
*倒是更早期,下鄉到地方榮民醫院服務,四年的悠閒環境,醞釀並完成了兩篇 SCI 論文。難得的是,初試啼聲,竟都被當時骨科領域最重要的雜誌 JBJS 接受刊登。那時,無論是為了探究未知的膝痛病因,或是研發新的板機指手術方法,在太平間埋首解剖的景象,至今猷歷歷在目。肯定的是,若有足夠的時間,自己應該是會偏向並醉心於科學研究的:
Shaw-Ruey Lyu, Snapping Syndrome Caused by Semitendinosus Tendon, J Bone and Joint Surg. 71A: 303-305, 1989
- 描述一種從未被發現的膝關節疾病,描述其症狀、病因、以及治療方法
Shaw-Ruey Lyu, Closed Division of the Flexor Tendon Sheath for Trigger Finger, J Bone and Joint Surg. 74B: 418-420, 1992
- 發表自創的板機指簡易手術法及其治療成果
*1997年始,日本三年帶職進修論文博士之路,開啟了研究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契機。(走過的路 - 憶東瀛)
2000年,博士論文被 CORR 接受刊登,這是我的第一篇有關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研究論文:
Shaw-Ruey Lyu, Kosuke Ogata et al, Effects of a Cane on Floor Reaction Force and Center of Force During Gait, Clin Orthop and Rel Res 372: 313-319, 2000
- 以 F-Scan 分析步態,探討退化性膝關節炎病患之手杖正確使用法
同年,在各種因緣聚合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割捨了在嘉義基督教醫院努力經營十年的穩定工作環境,在大林慈濟醫院啟業時,投入篳路藍縷的草創行列,
並下定決心,希望自己能在專業領域做到:服務、研究、教學並重。
情隨意轉,意由心生,是什麼意念指引我,幾乎是孤注一擲的往這條僻靜的路走去?
- May 12 Tue 2009 22:01
最後一塊拼圖 (10): 契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