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喜美29年次,姊姊。旅居溫哥華達十五年,平時參加老人大學,喜歡到郊外踏青旅遊,每次出遊總是能走上個數十分鐘。
2005年12月,在行進間腳扭到,右膝開始麻、痛、痠,是故把走路重心放在左腳。一日早上睡醒時,左腳也開始疼痛不已,最嚴重時雙腳皆無法行走,平時則必須拄柺杖而行。
2006年初在加拿大看家庭醫師,醫師說是正常的退化,以止痛藥控制症狀。朋友們紛紛介紹接骨所或者偏方,自己也逐一嘗試,後來左腳也行動不便,於是請家庭醫師轉骨科做進一步檢查,然而等候安排的時間卻是漫長。
由於住在台灣嘉義的妹妹洪美華也有類似症狀,早已安排要到大林慈院開刀,聽妹妹推薦呂副院長是位德術兼備的良醫,且手術方式頗具說服力,決定返台前往大林一試。
洪美華36年次,妹妹,嘉義市人。
個性活潑開朗,三年前因惡性腎臟腫瘤,接受大林慈院盧誌明醫師手術治療,切除一邊腎臟。
平日常到公園散步、運動,2005年11月某天,在散步途中感覺關節有卡住、活動不順暢的感覺,當時即意識到自己的關節退化,但總因覺得於日常沒有大礙,是故拖延而未就醫,關節的疼痛也因而與日俱增,不時痛到無法行走。
洪美華平時就是「慈濟與您健康有約」及「大愛醫生館」的忠實觀眾,又喜歡閱讀健康叢書,對醫療處置的接受度高。一回從節目上,看見呂副院長正介紹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因此對於該疾病的成因與治療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由於自己體內只剩一顆腎臟,對飲食用藥都很注意,洪美華更不想對止痛藥產生依賴,加上自己已了解了關節鏡切除褶襞的治療方式,因此,有別於一般病患對手術的躊躇與畏縮,洪美華記得當第一次來看呂副院長門診,當頭就對醫師說「你告訴我『根治』的方法是什麼?」
「愈早開刀愈好。」呂副院長回答。而洪美華當下就決定接受手術。
公園運動裡,流傳著各種強身治病的方法,生了病卻不一定會尋求正統的醫療。有人說,用「鐵掃把」敲打患部,膝蓋就會好,過去自己也曾這樣嘗試過,「大概是這樣才把關節打得更腫吧?」事後洪美華回想。
當她對退化性關節炎有更多的認識,想想以前這些方式,或許能促進血液循環,但怎麼可能讓褶襞消失?又聽許多人建議要服用維骨力、各種健康食品,如今才知道,在關節炎產生後,其實這些都來不及了。
經過呂醫師的檢查發現,洪美華是第二期退化,安排半年後開刀,當得知姊姊也有這症狀,且疼痛程度更甚於自己,為了膝關節苦惱不已,於是強力推薦姊姊來大林。
和許多人一樣,洪美華的身邊充滿著對醫療懷著畏懼的人。「萬一開刀後不能走怎麼辦?」「哪有人一次開兩隻腳?」當她決定要開刀,朋友們的反對與勸阻一一出現。「其實這都只是觀念問題而已。」洪美華為人熱情,樂於分享,在得到好的資訊後,更是希望所有需要的朋友們,都能能夠接受早期治療。
4月9日姊姊返抵台灣,次日兩姊妹相偕前往大林慈院,知道手術時間難安排,洪美華仍希望把自己已排定的手術時間讓給不遠千里而來的姊姊。經過一番安排,兩姊妹終於在同一天進入開刀房,一起解除病痛。
「呂醫師的開刀速度很快,不到半小時兩腳都開完了。」手術次日,活潑的洪美華已經準備下床走路,與住對面床位的姊姊互相陪伴打氣著。
醫師、專師、技術員與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後的詳細解說與衛教,讓洪美華對於未來信心滿懷,遵照著醫師的指示,認真地復健,三個月左右,洪美華已一切恢復自如,能蹲能跑,就和過去一樣,再也不受疼痛的困擾。
「年紀一大,多多少少都有關節的毛病,身上有病痛就不要忍,趕快去看醫生、趕快做處理。」她以親身經驗為例,與所有害怕手術的朋友分享,拿了整疊的衛教單張,要給身旁的親朋好友。
「現場膝蓋會痛、會不舒服的通通舉手!」在手術後不久的同學會上,洪美華聲如洪鐘地述說著經驗,讓那些手術後不能走路的疑慮不攻自破。人生誰願病來磨呢?「只要找對醫院,找對醫師,什麼都不用怕!」
◎洪美華感謝函:
我原是一個個性活潑、生活多采多姿的人,近年由於生病之故,在大林慈濟醫院就醫,受到醫療團隊良好的照顧,幫我挽回身體健康。
最近因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生活起居逐漸受到限制。我的大姊移民加拿大溫哥華十五年,近年也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不僅疼痛難忍,行動也受到嚴重限制。
素聞大林慈濟醫院呂紹睿副院長醫術精湛,又看到大愛台的節目介紹,於是前來向呂醫師求診。呂紹睿醫師仁心仁術,用最新的技術幫我們姊妹倆開刀,讓我們很快就能下床走路,恢復正常的生活。
感恩呂紹睿副院長及十一B護理人員、專師與技術人員,在本人與姊姊住院期間的悉心照顧。感恩慈濟醫院培養這麼多好醫師、發展這麼好的醫術,還有充滿愛心的護士與志工,耐心又細心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
希望這麼好的醫療服務,可以讓更多人知道,讓所以身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的人,可以早日得到最好的醫療。
嘉義市洪美華
溫哥華洪喜美 敬上
- Dec 17 Wed 2008 22:01
分享喜悅 - 姊妹檔
何姿儀 採訪撰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