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美術館、博物館、.....,各種藝術景點多的數不清
也只能蜻蜓點水,挑重點,走馬看花了 .....
Map from:http://www.francetourism.com.au/upload/images/les%20cars%20rouges%20plan_133877714396475.jpg
雨天,正好安排室內行程,大雨中,走出(5)奧賽美術館(內部無法拍照),賽納河對岸,就是佔地廣闊的羅浮宮
羅浮宮廣場透明金字塔入口前,遊客在雨中大排長龍(其實,地鐵站可直通地下售票中庭),左側遠方是小凱旋門:
入口:
地下一樓售票處(地鐵站可直接經由地下街走到這):
早期曾是監獄、王室儲藏室、皇宮的羅浮宮,經歷代君王(尤其是拿破崙)逐步擴建,法國大革命後改成博物館。1983年,由貝聿銘設計,大規模整修成目前的博物館,於1989年重新開放,收藏有西元1860年前約3.5萬件藝術品。
建築群由如下的通道相連:
展覽室:
突然,前方發現大批人群,爭相目睹遠方牆面的唯一畫作,原來是:
周圍有層層保護:
最靠近,就是這樣了!
仔細凝視,她的微笑似乎逐漸加深,是在嘲笑人們的愚蠢嗎?
各展區之間的通道:
窗外的中庭:
古埃及文物展區:
說不上的詭異氣氛 .....:
走出羅浮宮,仍是細雨紛飛,大半天的視覺衝擊,久久無法平息 .....
細雨中,慢慢走到音樂愛好者必造訪的「巴黎歌劇院 (Opera Garnier)」(6)
1860年,年僅35歲的 Charles Garnier 在171件競爭作品脫穎而出,主導興建,
自始就以「奢華」為最高原則的建築,1861年開工,直到1875年才完成,花了超過4700萬法郎,確實是「極盡奢華」!
有一典故發生在此:
1989年,在歌劇上演中,觀眾席上方的大型水晶燈突然掉下,一名中年女性觀眾因此不幸死亡,之後被改編為大家熟知的『歌劇魅影』中的著名場景。
雖然無緣欣賞歌劇,一起進去看看吧!
壯麗的外觀,是新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
入口:
拾級而上:
音樂廳外廊:
戶外長廊,可在此透透氣、欣賞街景:
進入音樂廳,共有2200個座位:
結束後,餘音繞樑:
走出音樂廳,天色已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