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張女士看著折磨她多年的病灶被一步步解除,有感而發:
「為何我之前長期倚賴的醫師沒有提過可以這樣徹底解除我的病痛?只是開止痛藥、注射波尿酸、打昂貴的PRP,叫我等著換關節?也從來沒有提到你們教我的保健方式?聽說我要接受你的治療,還不屑的警告說:『那是噱頭!不會有效的!』? 回想起來,這幾年我自己做的膝蓋運動都是錯誤的,接受的那些治療也只是延誤病情 .....」
事實上,這些無奈的陳述,是十幾年來為了推展「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我們在診間、病房、手術室,經常聽到的。更勾起了一段令人不悅的往事:去年八月「新膝望」新書發表會後,引起廣大迴響,卻也激起少數同儕的激烈批判(見 「新膝望」出版後)
當時,面對這樣的詆毀,我選擇一笑置之。豈料,卻因此成就了一段善緣,干戈有望化為玉帛:
去年十一月,在「新膝望」出版之後的一系列健康講座高雄場結束後,得以與久違的高屏區大學同學小聚。巧的是,同學之一正是屏東基督教醫院的骨科主任,席間,半開玩笑的把「新膝望」出版後 show 給他看,得知主角竟是他科內的主治醫師,尷尬賠不是之外,答應前來一探究竟,參加「膝關節健康促進研習課程」。大家都已年過半百,更何況李白(氣質頗適合大學時代這樣的綽號)已貴為主任多年,我聽了並不以為真。
哪知,不出一個月,李白兄就已積極安排好為期半年的研習課程。期間,辛苦開車往返屏東、嘉義,專注學習的精神讓我敬佩,高屏區的病患有福了!
李心白主任研習心得
緣起
去年底接到大學同學天木兄的電話,說紹睿兄新書發表會在高雄舉辦,希望我們高屏區的同學聚餐幫他慶祝一番。會中紹睿兄送了本親筆簽名的新書。希望我看了之後和他討論,畢竟我們之間可是同行之中的同行,我在骨科也待了二十多年,能夠做的和自己做到的程度我很清楚,因此向他表示希望親自到慈濟向他學習。畢竟手術技巧和臨床發現不是口頭說説而己,他也欣然同意。
全書閲閉並且把裏面的參考文獻都全部找齊,發覺紹睿兄已經和我是不同境界的醫師,同樣的年齡,我們還在為健保總額斤斤計較繩頭小利,他可是在探究疾病病因的醫師科學家。真有點自漸形穢。
經過公文的往還,確定在 2015 的前半年六個月期間可以到慈濟進修受訓。
門診見習
門診學習有關衞教和術後結果的評估,印象最深刻的是每當紹睿兄告訴病友要接受關節鏡清除皺壁及內外側放鬆手術時,在隔壁安排的專科護理師給他的答案竟然是一年半以後來住院。當然這之前有另外一位護理師會教導術前和術後的復健運動。Waiting list 達一年半之久,可算是一大奇蹟。
術後追蹤每三個月,半年,一年到三年都毫不馬虎而且詳盡記載。難怪發表論文能夠那麼輕而易擧而且證據確著。在追蹤舊病例之中,也發現他的手術方式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改進他的手術方式。他告訴我之前他還做髖關節手術,做十字韌帶手術,現在只做膝關節炎的手術。要做到專精深入又能不斷創新,的確有他過人之處。
手術見習
看紹睿兄手術我想到莊子的庖丁解牛,批大郤導大款,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刃有餘,我自己做時總是覺得器械太大,視野不好,運作不夠順暢。正如紹睿兄所言此乃 Technique demanding 的手術。
紹睿兄每週有兩天手術曰,每天都安排十五台以上的手術,包括關節鏡和關節置換手術,通常最後一台刀都是關節鏡手術,當全天手術完成後,我覺得很奇怪他為什麼沒有馬上離開,原來他在等把每位病友手術的過程全部燒錄成光碟。術前術中術後的記錄完整而詳實。
自己的經驗
在進修的這段期間我也在屏東安排關節鏡手術,雖然手術的時間比較久,但是效果都還算滿意。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改進,諸如沖洗時的水壓,膝關節擺放的角度,關節鏡旋轉的角度,電動刨刀的粗細轉速以及使用次數,雖然都是一些小細節,但是對於手術是否順利進行都有絕大的影響。這也難怪慈濟要安排四次以上手術觀摩的機會,我的資質駑鈍,要進修半年才稍微領略一二。希望不要辜負紹睿兄不厭其煩的教導。
內側摩擦症候群
這是紹睿兄獨見創獲的,如果不是經過經年累月的觀察是無法做出這麽大膽的假設與結論。膝關節的內側皺壁摩擦內側的軟骨,引起軟骨磨損滑膜發炎進而造成關節的退化。在進修前因為聽到紹睿兄提及內側皺襞的問題,因此特別就自己所做的全膝置換術的內側滑膜整片切下來,結果並不是每個案例都有皺襞。反而有些外傷的病人可以看到完整的皺襞。不禁對於是否真是皺襞造成退化性闕節炎産生些許懷疑。可是每次看完他的關節鏡手術後,才知道在第二期第三期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灶才是最明顯的病程進展的階段,而且耍清除皺襞之後才能看清隱藏病灶。到了末期換人工關節的程度時軟骨巳經破壞到最嚴重,這些早期的現象已經不見了。很多骨科醫師無法接受內側皺襞造成退化性關節的理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很高興最近紹睿兄這方面的理論受到學術界的肯定在今年四月 Medicine 發表。也被 Medical Hypotheses 雜誌接受。相信以紹睿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敏鋭的觀察結果,一定會在醫界開花結果。
最後
在見習期間,台北慈濟洪碩穗醫師也曾來大林觀摩,術後他都會接手傷口縫合,一時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失禮,可是再深思他們有一定的傳承和訓練模式,而且要求嚴格的紹睿兄一定對我的縫合有意見,只好讓紹睿兄多花點時間,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
李心白 20150622
(附有照片版本:http://dl.tzuchi.com.tw/jointcenter/node/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