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晚上七點半,最後一位坐著輪椅的五十出頭女性病患,剛被推進來,即放聲大哭:醫生,請救救我 .......
幾經安慰後,才娓娓道出過去一年來,因置換人工膝關節後不幸感染細菌所受的折磨,
望著她滿佈刀疤、失去功能的紅腫左膝,檢視家屬提供的 X 光片:


  感染細菌的人工關節已被移除,以混合抗生素的骨水泥填充空隙,
  關節完全失去負重及活動功能,另留有兩副固定鋼板


不禁勾起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

約莫八年前,終生辛苦務農的七旬老伯,在兩年多的漫長歲月中,輾轉各家醫院,
多次手術,仍然無法治癒感染化膿的人工膝關節,每天要為持續流膿的傷口換好幾次藥。

老伯滿懷希望,遠道而來求診,
無奈其病況的嚴重度並無法如他所期盼、要求的以簡單的關節鏡沖洗手術治療;
經詳細解釋兩階段手術(第一階段:移除感染的人工關節、清創並植入抗生素;第二階段:待三個月細菌完全根除後裝上人工關節)的必要性後,出乎意料的(可能是之前接受相同療程
的失敗經驗餘悸猶存),老伯
在無法接受我誠懇的建議下,黯然離去。

豈料,三天後的追蹤電話訪查,竟由鄰居告知:老伯已在日前自己結束生命了!
每回憶起
老伯的這段晩年遭遇,感慨萬千!
換關節能不謹慎嗎?
能輕率的建議病患
置換關節嗎?

一時,無法控制
意念在上述慘痛經驗中徘徊 .......

不禁警悌自己:對這位六神無主、情緒不穩的病患,首要之務應是勸她安心的住進醫院,然後,再視狀況進一步溝通治療方針。

仔細詢問下,得知她在人工關節被移除後,接受的處置並不完整:
    其一,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不足
    其二,不穩定的膝關節並未使用任何方式固定
也難怪,紅腫的關節疼痛難忍,發炎無法緩解,抽血檢驗結果也證實,細菌仍蟠聚在內。

因此,我們幫她擬定了第一階段的治療原則
:暫時不動刀,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六週,順便為她萎縮的肌肉進行復健治療,
待發炎狀況解除、
信心重新建立後,再計劃下一步的手術治療。

重要的是讓她了解: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恢復正常活動是指日可待的!

結果,
她安心的住下來了!

待續 ....... 最後一搏(中)

相關文章:【量身訂做的人工關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rlyu 的頭像
    srlyu

    踏腳石 -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

    srl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