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關節置換這種手術的喜好,有很多原因,
簡單說,是那種想把偏離、雜亂的事物導正的衝動 .......

若是這樣,愈嚴重、明顯的
偏離,愈想矯正它,應該也是合理的吧!
不過,與工匠不同的是,除了外型的重塑,功能的恢復更重要,也是比較有挑戰的部份。
況且,整個過程,也無法像工匠般,出了差錯,可更換材料重新來過。

純技術層面,讓我憶起多年前的興趣:
鐵道模型製作
在看過一些介紹性文章後,吸引我投入的是,這種嗜好是綜合木工、泥水工、電工、模型製作、造景 .......等技術,可得到多層面的體驗及滿足。

當時之所以選擇 N Scale,應是深深著迷於讓思緒隨著小巧精緻的機械火車頭(僅 3~4 公分長)拖著長串車廂奔馳於鄉間的山巒湖畔。
整體的製作流程:構思、繪設計
、以木工手法架設有起伏的底座做為 Landscape 之骨架、精準的鐵軌鋪設、電路及轉掣器的裝設、山巒湖泊的成形、原野樹林的鋪陳、街道房舍的組合、 ....... 到背景雲彩的繪製,既需要粗獷的土水木工,也要精細的模型組裝技巧,再加上一些藝術眼光 .......

1994.01.16 ~ 1995.12.25 兩年間,全家大小都曾參與 "鐵道模型製作" ,這過程,在每個人心中
,應有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1. 底座兼音響櫃的釘製以及上漆

    


2. 接下來,花了一年的時間用三分夾板製作有各種坡度的鐵軌路基、鋪設鐵軌、裝設電路及轉掣器


3. 用沾滿石膏的衛生紙覆蓋捏成不同形狀的舊報紙,在路基上做成起伏的原野地形、山巒及山洞
       
  


4. 底層塗上泥土的顏色
           
 


5. 撒上用水彩染成綠色的木屑做成草皮
         
   


6. 種上以野草枯枝沾上綠色木屑做成的樹
           
 
     

7. 最後,逐步添加各種組合成的房舍、汽車、動物、人物模型

只要打開電源,就能讓思緒隨著原野上的小火車,穿過山洞、越過小溪,任由意念馳騁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了。


有這樣的性向,在體驗各種外科手術後
最後一塊拼圖 (11): 走入次專科迷於關節置換這種手術,是再自然不過了!

就拿以下例子來看:
五十出頭中年男性,摩托車禍,術後十個月,
因右膝持續疼痛、僵直無法彎曲、較左下肢短少三公分、無法行走,而來本中心求診。

X 光片發現,
右股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接受不成功的復位及不適當的內固定手術,膝關節的骨架碎成四塊,構造已完全走樣,包覆的軟組織也因受創嚴重而結疤、沾黏,關節軟骨勢必也已嚴重毀損;在極力忍痛的狀態,也只能些微的活動 5 度左右(正常的膝關節可活動 135 度以上),不拿拐杖,無法行走;

     

評估這種狀況,若要一次完整治療,快速恢復正常行動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移除嚴重破損的組織,裝上 "量身訂做的人工關節" 了。

在仔細分析與其他處理方式比較的利弊得失,取得患者的認同後,
首先,就是手術步驟構思與人工關節設計,

與工程師充分討論後,完成了如下的設計圖:


接下來,就是手術的進行,

第一步,綜合外科切割、分離組織、止血等手術技術,以尊敬軟組織的心情,謹慎的把被神經、血管、肌肉、韌帶以及前次手術留下的嚴重結疤組織緊緊包覆的骨折部位暴露並分離出來;接著,依據手術前的設計,在正確的位置切斷已破壞變形的股骨以及脛骨
平台;萬事齊備後,小心的把人工關節裝上,並以骨水泥固定在正確位置;最後,將肌肉、韌帶以及皮膚分層縫合,完成手術(如下圖),病患不到一週就高興的出院了。
       


整個過程,粗工細工混雜交錯,那種感覺,類似最近流行的一種競賽:
雙方在激烈的近身搏擊後,馬上穿上厚重大衣轉換心境對奕圍棋;強烈的對
比,算是極端的心靈考驗!

雖然,
與模型製作相較,其手法與步驟有些雷同,明顯的差異是:
  
- 手術有時間的限制及壓力,必須在兩個小時的止血時間內完成
- 在做各種切割削骨動作時,必須保護並避免傷及周邊的軟組織及神經血管
- 骨骼的切割必須一次精準,難有補償機會
- 術後要以園丁的心境照護病人,才能儘早恢復功能

當然,成功治癒病人的滿足感是無法比擬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rlyu 的頭像
    srlyu

    踏腳石 -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

    srl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