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短暫兩個月進修的後半段
得到緒方教授首肯
決定開始為期四年(1997~2000年)的論文博士研修之路
在國外,博士學位授予制度有兩種,一種與我國的現行學位授予制度較為接近,即課程博士;另一種被稱為論文博士。論文博士為一種非學校教育的學位制度,在國外得到普遍地認可。各國中,日本論文博士享有很高的聲譽,制度較為健全,在日本的學位授予體系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日本的論文博士制度之所以受到重視有三個原因:
1)課程博士生在日本的人才市場上並不受到歡迎
理由是多方面的,首先,一般企業和政府機關都認為課程博士生的學問太過於專業化,很難適應工作中的實際需求。此外,日本企業很重視職員的教育,職員進入公司後都要接受公司安排的職前培訓,普遍認為一般大學畢業生在接受公司的培養後就能勝任工作,不一定需要博士生,更何況博士生的待遇要比大學畢業生高得多。因此,課程博士生畢業後的出路幾乎只有走大學教師這一條路。
2) 企業具有比大學更為優越的研究條件
許多碩士生畢業後在企業或獨立研究所就業,這些地方的研究條件比大學好,資金充沛,試驗設備也比大學實驗室先進。只要本人有攻讀博士的意願,可以透過繼續研究,提交高質量的論文,還有機會獲得論文博士。
3) 課程博士的論文博士化
日本的課程博士沒有明確的在校學習內容和課程體系,對於學生來說最為重要的關口是如何在3年內提交博士論文並且通過答辯。博士生在修完博士課程後,3年內不能提交博士論文者將會失去課程博士的資格。由於大多數的學生在學期間無法獲得博士學位,只得走論文博士的道路。 導致了課程博士轉向論文博士發展的趨勢。
論文博士是一種沒有課程學習和考試制度的研修過程,以個人獨立科研成果為主要考核,學位授予機構實行目標管理的學位授予形式。
雖然如此,對博士論文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其評審過程及結果必須向文部省匯報並且論文要在規定時間內出版印刷,學院則對整個學習過程實行目標管理。
論文博士的申請過程完全是一種個人行為,從選題、科研、論文構成到學位申請,都必須由個人來完成。 大學教授只是作為論文博士申請者的意見參考者。日本的博士論文考核特別注重其內容的獨創性,這也是評估論文質量最為重要的指標。 如何體現出論文的獨創性是博士生在寫論文時遇到最大的難關。 因此有些人需要花費十幾年的功夫才能達到這個要求,提交出合格的博士論文。
這四年的研修歷程,讓我深刻體驗獨立執行研究的完整過程,開啟了往後投入探究生命奧祕之路的契機。其間,指導教授緒方公介之無預警改變心意(終止指導博士研修)以及驟然辭世、內藤正俊教授之慨然拔刀相助(接手指導並完成論文提審),更讓我領悟世事的無常【憶東瀛:福岡大學病院二三事(其ㄧ)】,能不把握當下嗎?
四年間,往返福岡十數次。從遍查文獻苦思研究主題、仔細設計並執行實驗步驟、反覆分析實驗結果、逐字推敲撰寫論文、兩年間契而不捨的投稿過程及耐心等待【最後一塊拼圖 (12): 第一篇退化性膝關節炎相關論文】、學位申請、語言考試、到最後的論文口試並取得學位,這段艱辛歷程,具象的,僅只留下一紙素雅的書狀;然而,在我內心深處的刻痕,卻足以提供不斷向前探索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