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六年服務進入尾聲,我開始著手申請國外醫院之進修事宜,在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在美國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 任小兒骨科主任的郭耿南教授(目前任職於國衛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組),在郭教授熱心安排下,順利的申請到該醫院骨科部一年的Research Fellowship。更幸運的是,在這之前我申請的另一項Fellowship:由總部在瑞士Bern的國際骨折內固定研究協會提供三個月的獎學金,也在1989年初給我肯定的答覆。因此,這將近一年的進修行程安排如下:1989年八月至1990年二月在美國芝加哥的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研究內容為:三個月小兒骨科,二個月關節置換術,二個月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1990年三月至四月中(六個星期)赴西德Tubingen的 BG-Unfallklinik(外傷醫院),研修內容為:外傷學及手外科,1990年四月中至五月(六個星期)至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Hôpitaux Universitaires de Genève) ,研修內容為:一般骨科學及小兒骨科學。

       一家四口在1989年七月中離台,1990年六月中返台,短短的一年中,經歷了三個不同國度
,雖然很辛苦,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無論是醫學上、生活上,確實得著難忘的寶貴經驗。    
遊學期間的見聞及感想,將摘錄日記如後:


Chicago, the Windy City, Aug. 1989~Feb. 1990
Backgroud:
Michigan Lake




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 星期二

      延著密西根湖畔的Lakeshore Drive由北往南開,在清晨六點半非尖峰時段,只要四十分鐘就可由 Evanston西北大學所在地)的住處穿過 Chicago Downtown 到達城西的 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Rush 位於芝加哥的醫學重心,緊臨一條街是市立的 Cook County Hospital(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背景醫院),另一側則與伊利諾州立大學醫學院相連。我按郭醫師的指示,由 Harrison Ave. 轉入院區十層樓高,可容納三千輛車的巨型停車大樓,由三樓的天橋直通對街的 Professional Building,很容易就找到了骨科部。接待小姐親切的為我引見郭醫師,郭醫師是這裡的小兒骨科主任,亦是 Residence Training Program 的 Director,負責大部分的教學行政工作。經討論後,我們決定了研修內容:前三個月跟郭醫師研習小兒骨科,中兩個月跟 Rosenburg 研習關節置換術,後兩個月跟 Bach 研習運動傷害及關節鏡手術。郭醫師為我介紹了他的 Special Nurse Irene 及秘書 Linda 後即帶我到骨科部見主任 Galante 並辦理報到手續;安排停車位;並替我們全家辦了醫療保險。郭醫師的熱忱及細心很令我感動。

    經由郭醫師的介紹,我概略了解到這個醫學中心的歷史:它的第一個主體 Rush Medical College 成立於1837年,而 St. Lukes Hospital 及 Presbyterian Hospital 則分別成立於1864及1883年,直到1969年這三個主體才合併成目前的醫學中心,醫院部分當時有903床,復健中心則有176床,全體員工有7500人,包括750名醫生及1800名護士。骨科由關節置換專家Galante領導,共有17名主治醫師,20名住院醫師,台灣過去曾來此進修的醫師有:台大陳博光教授,成大賴國安主任,長庚王俊聞、李宗料及亞東王崇元醫師。

待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rlyu 的頭像
    srlyu

    踏腳石 -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

    srl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