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後的第一次門診,
正愉快的分享著開完刀回診病患的喜樂,
那知,每隔一年半載就會出現的類似病例,輕易的就破壞了這愉悅的氣氛 .......
老婦由女兒陪同一拐一拐的走進來,從她的步態,已能看出,左膝應該已經是第五期退化了,
一頁頁,翻閱著她們帶來的累積多年的病歷摘要,內心隱藏的無奈與憤怒逐漸加溫,最後,終於忍不住,不吐不快:
六年前(2004年初),因左膝疼痛,慕名至某大醫院找某名醫就診
(一開始就誤入歧途?)
照了 X 光片,沒看結果,就下了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診斷,並處方類固醇及消炎止痛劑
(與幾十年前的缺德開業密醫做法無異!)
隔週回診, X 光片診斷為內側關節腔狹窄,證實了診斷,繼續服用類固醇及消炎止痛劑
(應是第二期退化性膝關節炎,不知為何服用類固醇?)
之後,病人非常合作的定期回診,並持續服藥
(類固醇沒間斷過,消炎止痛劑換成高貴藥,也不曾間斷)
半年後,第一次住院十天,做了 MRI 及 Bone Scan ,出院診斷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但,增加了一項 "半月軟骨破裂" 的診斷
(退化性膝關節炎為何需要住院執行藥物治療?又為何做MRI 及 Bone Scan?)
出院後,類固醇劑量加倍,消炎止痛劑持續使用,外加自費購買的軟骨素及葡萄糖胺
(該名醫的典型處方!"半月軟骨破裂" 用藥物治療?)
就這樣,連續治療了一年,又再次住院十天,出院診斷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及半月軟骨破裂
(天啊!原來健保資源就是這樣被消耗的!)
2006 年底,也就是開始治療後將近三年
(病人的配合度超好的,雖然病情未見好轉,仍願意每個月不間斷的回診接受治療)
門診的診斷 變成 類風溼性關節炎及乾燥症,病人也因此得到一張重大傷病卡
(高配合度的獎賞?留住病患的妙招?)
隔年(2007),長期服藥的副作用接續出現,病歷開始有胃潰瘍的就診記錄,也因臉部浮腫(月亮臉)看了腎臟科
同時,長期服用類固醇已導致骨質疏鬆,每週服用一次的昂貴骨質疏鬆藥物 Alendronate 也開始出現在處方內
2007 年底,尚未出現的玻尿酸關節注射劑終於現身
(唉!十八般武藝均已出籠,應該可放手了吧!)
沒想到,這位神通廣大的名醫,又把她留置了一年!
病患還是繼續每個月就診,一年內自費打了兩個療程共十劑的玻尿酸關節注射劑
(剩餘價值?)
2009 年底,病歷摘要的最後一筆記錄:因類風溼性關節炎及乾燥症住院兩週,接受一種全新的注射藥物療程
如今,終於暫時放過她了!願意讓她找骨科醫師置換關節!
今天,雖然幫她安排了左膝人工關節置換以及右膝(第二期退化)關節鏡手術,
經驗告訴我:
術後,她還是會死心塌地的回到這位名醫的懷抱,繼續服藥!
(真的很好奇,是被告知了什麼,讓她不敢離開他的藥物?)
六年的變化,從第二期變成第五期:
正愉快的分享著開完刀回診病患的喜樂,
那知,每隔一年半載就會出現的類似病例,輕易的就破壞了這愉悅的氣氛 .......
老婦由女兒陪同一拐一拐的走進來,從她的步態,已能看出,左膝應該已經是第五期退化了,
一頁頁,翻閱著她們帶來的累積多年的病歷摘要,內心隱藏的無奈與憤怒逐漸加溫,最後,終於忍不住,不吐不快:
六年前(2004年初),因左膝疼痛,慕名至某大醫院找某名醫就診
(一開始就誤入歧途?)
照了 X 光片,沒看結果,就下了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診斷,並處方類固醇及消炎止痛劑
(與幾十年前的缺德開業密醫做法無異!)
隔週回診, X 光片診斷為內側關節腔狹窄,證實了診斷,繼續服用類固醇及消炎止痛劑
(應是第二期退化性膝關節炎,不知為何服用類固醇?)
之後,病人非常合作的定期回診,並持續服藥
(類固醇沒間斷過,消炎止痛劑換成高貴藥,也不曾間斷)
半年後,第一次住院十天,做了 MRI 及 Bone Scan ,出院診斷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但,增加了一項 "半月軟骨破裂" 的診斷
(退化性膝關節炎為何需要住院執行藥物治療?又為何做MRI 及 Bone Scan?)
出院後,類固醇劑量加倍,消炎止痛劑持續使用,外加自費購買的軟骨素及葡萄糖胺
(該名醫的典型處方!"半月軟骨破裂" 用藥物治療?)
就這樣,連續治療了一年,又再次住院十天,出院診斷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及半月軟骨破裂
(天啊!原來健保資源就是這樣被消耗的!)
2006 年底,也就是開始治療後將近三年
(病人的配合度超好的,雖然病情未見好轉,仍願意每個月不間斷的回診接受治療)
門診的診斷 變成 類風溼性關節炎及乾燥症,病人也因此得到一張重大傷病卡
(高配合度的獎賞?留住病患的妙招?)
隔年(2007),長期服藥的副作用接續出現,病歷開始有胃潰瘍的就診記錄,也因臉部浮腫(月亮臉)看了腎臟科
同時,長期服用類固醇已導致骨質疏鬆,每週服用一次的昂貴骨質疏鬆藥物 Alendronate 也開始出現在處方內
2007 年底,尚未出現的玻尿酸關節注射劑終於現身
(唉!十八般武藝均已出籠,應該可放手了吧!)
沒想到,這位神通廣大的名醫,又把她留置了一年!
病患還是繼續每個月就診,一年內自費打了兩個療程共十劑的玻尿酸關節注射劑
(剩餘價值?)
2009 年底,病歷摘要的最後一筆記錄:因類風溼性關節炎及乾燥症住院兩週,接受一種全新的注射藥物療程
如今,終於暫時放過她了!願意讓她找骨科醫師置換關節!
今天,雖然幫她安排了左膝人工關節置換以及右膝(第二期退化)關節鏡手術,
經驗告訴我:
術後,她還是會死心塌地的回到這位名醫的懷抱,繼續服藥!
(真的很好奇,是被告知了什麼,讓她不敢離開他的藥物?)
六年的變化,從第二期變成第五期:


2004 2010
其實,這是很典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自然病程,
只不過,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壓抑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 - "疼痛",反而使關節軟骨加速破壞 .......
費解的是,我們的醫療體制及健保制度卻允許這樣的療程及結果一再發生!
若是在 2004 年,仍為第二期時,接受【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的治療,應該會是全然不同的結果吧!

------- 誠心的期盼 -------
眾多被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或乾燥症而被告知須終生服藥的病患,請聽聽 Second Opinion,三思而行!
其實,這是很典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自然病程,
只不過,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壓抑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 - "疼痛",反而使關節軟骨加速破壞 .......
費解的是,我們的醫療體制及健保制度卻允許這樣的療程及結果一再發生!
若是在 2004 年,仍為第二期時,接受【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的治療,應該會是全然不同的結果吧!

------- 誠心的期盼 -------
眾多被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或乾燥症而被告知須終生服藥的病患,請聽聽 Second Opinion,三思而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