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姐,48歲,居住新竹、英文老師
2005/9/12初診,2006/3/2右膝關節鏡手術,2006/4/25左膝接受相同手術
術後一年回診,早已恢復多采多姿的生活
為了治療雙膝疼痛,我在國內遍尋名醫,治療卻無起色,甚至曾遠赴香港,更一度計畫前往美國就醫 ……
五年前,我的膝蓋開始疼痛,在新竹遍尋名醫,一位名骨科醫師告知是髕骨軟化症,建議施行髕骨外側放鬆手術。我習慣性的上網查資料,發現這種手術的副作用很多,轉而前往台大求助,台大醫師表示,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做這種手術了,教導復健方式,又前往林口長庚,同樣是教導做復健,但是病情卻毫無起色。症狀嚴重時,日常生活甚至開始部分依賴輪椅。
生病真的很茫然,為了解除病痛,我到處尋求任何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
在這期間,我不斷上網查尋資料,曾經查到香港一位脊椎整形名醫,對髕骨軟化症相當有研究。隨即飛去香港,學復健、量身訂做鞋墊,花了不少時間及金錢,但是,病情卻仍不見起色。
之後,又從網路上查到美國的一位醫師,可運用自體增生軟骨的技術治療膝痛,因而與該醫師取得聯繫,並將所有的X光片寄給他,想先讓醫師對病情做初步了解,也開始著手準備赴美就醫事宜。
沒想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電視上看到呂副院長正談著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創新觀念,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當時就直覺的認為,這就是我需要的解決方法!
我開始上網查相關資料,發現他的網站資料非常有科學根據,我反覆看了好幾次,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及其獨創的治療觀念已有所了解。
後來又陸續看到大愛醫生館、慈濟與您健康有約的相關介紹,讓我更肯定我的問題與解決方式應該就是在這裡了。
以前我是補習班的英文老師,大班制、學生多,本身舞也跳得很好,生活可說是非常的活耀。原本還計畫把補習班擴班,同時也希望組一個非營利的婦女聚會,與婦女們免費聊英文、教跳舞,彼此交流。生病後,生活完全走了樣,這些計劃當然也就都停了下來。英文變成在家小班教學,練舞也停了。甚至,由於學生的鼓勵,告訴我坐輪椅沒什麼不好,也因此開始使用輪椅,連出國也帶著輪椅,體貼的外籍男友也因此為我準備了好幾部各式各樣的輪椅。
回想起來,我浪費了三、四年的時間做復健並尋求各種治療,病情卻不見起色。失望之餘,我不得不說服自己改變生活方式,盡量以輪椅代步,悲觀的以為我的一生就要這樣過了。
呂醫師真的很棒,他一觸診就知道問題所在,並明確的告知治療方式及後續的復健原則。整個團隊也很棒,我所有的問題,她們都能幫我解答。
關節中心網站提供我很多資訊,讓我手術前沒有畏懼感。我來這裡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很肯定呂醫師及關節中心的團隊。」
雖然如此,整個治療過程還是有很多需要跟醫師溝通的部分,我習慣將問題寫下,護士都一一詳細地為我解答,呂醫師來看我時,也就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來幫我做處理。
呂副院長完全能站在病人的角度設想。
三月二號來開右腳,半身麻醉,感覺不是很舒服。隔了一個半月的第二次手術(左腳),便要求全身麻醉,且因胃有食道逆流的毛病,希望能排早一點的刀。連這些「無理」的要求,呂醫師都做到了。
以前看過的醫師,對我的病情,說法都很含糊,沒有科學證據,也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法,只告訴我抬腿復健可能有助於症狀改善。但我試了兩三年都沒有效。呂副院長把他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造福大眾,網路上得知他平均每年幫五百多例類似的病人解決病痛,他的解析非常有道理、非常有說服力。
十年一大轉。生病讓我有很多的體悟。以前,各種生活體驗都嘗試過了,現在回到一種平淡的生活形式,這樣的生活也很好。
很幸運地我能存在,看到這個世界,能夠生而為人,有靈性,能溝通,能活動,真的很好。車子用十幾年也會壞,人會生病也是很自然的。
呂醫師給我很大的希望。遇到呂醫師,讓我不會絕望。團隊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感謝 ……
黃小姐的眼神平靜而明亮,彷彿看見人生的無限希望與夢想 ……
- Mar 13 Fri 2009 22:50
Life is Movement, Movement is Life
何姿儀 採訪撰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