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十四年前(1995年)的秋天,回國後,在所服務的教會醫院工作已進入第五個年頭。
這天,一如往常的門診日,過午時分,我們稍事休息,便又繼續進行未完的上午診。不久,進來一對穿著樸實的母女,我習慣性的觀察應該是病患的老阿嬷走進來的步態,又是最常見的膝關節退化!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她們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一坐下來,就表示是經人介紹,遠從屏東來(當時沒有南二高,屏東到嘉義的路程是蠻辛苦的),要求馬上住院,請我幫她置換人工關節。
望著硬朗純樸的老阿嬤,腦中浮現的,是她終其一生在南台灣廣闊的田野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情景。突然有股衝動,想當下就幫她解除不良於行的痛苦。
無奈,雖然身為醫師,這時卻無法自主決定,應允她的請求。即便各種檢查的結果都指向應該置換人工關節,依規定,還是必須苦等勞農保(現在是健保局)的審查通過才能執行,因此拖個三、四個禮拜是常有的事。
其實,這樣的場景在骨科門診是屢見不鮮的。以當時的專業認知,置換人工關節是唯一能幫她治癒的方法, 不過,我還是告知其他的變通方式,可考慮先以關節鏡清洗,在等待審查期間,或許可因此舒緩症狀一年半載,憨厚的阿嬷聽了,毫不猶豫的就決定住下來接受關節鏡清洗手術。
雖然深知其有限療效,在不甚合理的保險審查制度箝制下,關節鏡清洗手術就這樣成為常被使用的緩衝治療,也算是當時最常被執行的手術之一。
然而,奇妙的事卻發生了,雖然已累積了近千例膝關節鏡的經驗,這卻是頭一次,我看到了躲在阿嬷關節深處的奇特病變,它是當時在我的認知中,從來沒有在相關醫學文獻中被提及或描述的病變。在錄影並照相後,直覺的,我就開始嘗試把它完全清除。沒想到,在整個清除過程中,一幕幕未曾見過的畫面,持續的衝擊著我的固有認知。更讓我震驚的是,隔天,阿嬷很高興的感謝我,表示多年的疼痛都消失了,當天就興奮的出院回家了。
之後兩三年的回診追蹤檢查,一次次的,阿嬷膝關節功能的逐漸改善及她的滿意,讓我感到吃驚。
更沒想到,那驚鴻一瞥的隱藏病灶,成為我往後行醫生涯的主角,也吸引我走入研究之路。
- Mar 03 Tue 2009 22:32
最後一塊拼圖 (08): 初次接觸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