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terdam 時間 2009/02/06~07
目前分類:尋航 (63)
- Feb 13 Fri 2009 07:47
破冰之旅(之六)
- Feb 01 Sun 2009 22:30
記憶中的荷蘭(中)
對於以開會為主的異國旅遊,也只能利用會後的短暫空檔放鬆逛逛了。這回也不例外,開完會,只剩一個下午及隔天一整天可利用,接著,一大早就要準備打道回府了。
- Jan 31 Sat 2009 23:06
*記憶中的荷蘭(上)
-- 連結 最後一塊拼圖(05)
- Jan 15 Thu 2009 21:30
歐美遊學記(06)
一九九0年二月三日 星期六
明天我將飛往南岸的紐奧良參加一年一度的全美骨科醫學盛會,屆時將會有近兩萬名全世界的骨科界人士及其家屬踴入這個城市,在結束此地的進修前,能有機會參加這場盛會是很幸運的。下週末回來後,即將準備月底之赴歐事宜。難得今天好天氣,我們可在這小鎮悠閒的逛逛,也回味一下相處八個月的景物。 Evanston 是位於 Chicago 北郊約二十公里的小鎮,此地有著名的西北大學,Evanston 之名即是紀念其創辦人 Evans。西北大學加上密西根湖帶給這裡很高的住宅品質,鎮內的很多高級住宅是屬於西北大學的,由於校方不需繳稅,相對的一般住戶需繳更高的稅,也難怪「治安之癌」- 黑人無法漫延進來,他們所謂的黑人淪陷區是在芝加哥的南區,芝加哥大學及中國城均已為黑人區包圍,在此看到的幾乎全是黑人,街道荒涼住宅區的髒亂比起北郊的高級住宅真的是天壤之別,看著這些在完全的資本主義之下造成的巨大貧富差距,不禁也為他們的社會問題捏一把冷汗。
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二月十三日
一年一度的 ORS(Orthropaedic Research Society)及 AAOS(American Academy of Orthropaedic Surgeons)會議今年在 New Orleans 舉行。
紐奧良位於密西西比河之出海口,緊臨墨西哥灣,是路易西安那州的最大城,因其歷史背景而聞名,有美國最有趣的城市之稱,也是爵士樂的發源地。
由乾冷的 Chicago 飛到這裡只需一個半鐘頭,然而此地的氣候、植物及部分街景使我有回到台灣的錯覺。全世界近兩萬名骨科人士及家屬踴入這個城市,一夜之間著名的French Sguare就活犖起來,人群摩頂接踵,觀賞街頭秀及爵士樂,宛如盛大的節慶。
十天的會議安排得非常緊湊,共有五個會場同時進行,另有兩百五十個海報展,一百個基礎科學展示,五十個錄影帶展示場及一百二十個特別演講,可稱得上是巨型會議,而最有價值的是你可在此碰到很多仰慕已久的大師級骨科前輩,並聆聽他們精闢的演溝。
在結束 Rush 的進修後,能有這麼一個機會對所學做一總整理,也算為美國之行畫上一個完美的休止符。
- Jan 11 Sun 2009 21:33
也算新發現
再熟悉的事物,以不同角度觀之,也會有新發現。
幾經延宕,闊別近十年的自行車終於在三個月前重新進入生活。
上個月,新車“小白“更定居車後行李箱,
於是,有機會隨性深入探索習以為常的熟悉環境。
今晨,臨時起意,趁Edward練球之際,在嘉大邊陲地帶發現了如下景致:
猜猜看,這是甚麼建築?
沒錯,是園藝學系實習農場!
農場入口右側樹下休憩區
正對面的農場入口
進入農場!
左側花圃
花圃
往右看!有沒有注意到遠處隱藏在樹叢後的圓頂建物?
是靜謐的小池與暖房!
爬上暖房所在的斜坡,再繼續走,出了側門,沒想到竟是環潭(蘭潭)公路!
- Jan 07 Wed 2009 21:18
*歐美遊學記(04)
- Jan 05 Mon 2009 22:22
歐美遊學記(03)
一九八九年八月八日 星期二
今天是郭醫師在 Rush 的開刀日,排有五台刀,其中 Club foot 的矯正及 Chiari Osteotomy 是我較有與趣的,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刷手幫忙。這裡的手術室有24間,骨科使用6間,其中兩間設有 Laminar Flow,專為關節置換術使用,C-arm 有三台,Arthroscope 連 Video Camera System 也有三套,設備非常齊全,且有專人管理,醫師可專注於手術的執行。這裡的特色是 Disposable 的東西用得非常廣泛,從刷手刷、帽子、口罩、鞋套、手術衣、罩單、包布、到手術使用的電燒、Suction 都是用一次就丟的,雖然方便,卻也製造出大量的醫療廢棄物,帶給市府很大的困擾。
一九八九年八月十日 星期四
今天是門診日,地點在 Downtown 靠近 Chicago River 的 River City,這是骨科自己租的門診中心,位於這座現代化十樓購物中心的一樓,一來疏散院區的擁擠,二來交通較方便,更表現他們經營醫院的靈活面。整個門診包括掛號處、診療室、X-光室、復健中心及辦公室,設計新穎,功能齊全。診療室有八間,由兩位醫師使用,病人在室內候診,醫師則在四個房間輪流看診,忙碌而有效率,郭醫師的病人來自中部各州,都採約診方式,每位病人安排15分鐘,有黑人、白人、華裔、日裔、德裔、南美洲人,甚至伊朗人,宛如進入聯合國,但病人的水準普遍比國內高很多,醫師必須花很多時間解釋病情,並當場錄音做成記錄。我們從早上八點到傍晚六點,連續看了近五十名患者,中餐僅以一根香蕉,一罐可樂果腹。
回程嘗試走高速公路,不幸正趕上尖峰時段,花了一個多小時回到 Evanston 時,已是萬家燈火了。
待續.......
- Jan 04 Sun 2009 23:34
*歐美遊學記(02)
今天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地點在Downtown西北的 Shriners Hospital for Crippled Children,郭醫師在此兼任,負責半天門診及一天半的手術。今天則是每週一次的病例討論會,我按照郭醫師的指示,取道94號高速公路,轉90號由 Fullerton Ave 出口轉西,不料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折騰了好一會才找到這家位於 M&M 巧克力糖總廠附近的兒童醫院,已遲到近半小時。郭醫師一一為我介紹了這裡的 Staff 及住院醫師,主任 Rubiki 高頭大馬,人卻很親切,專攻脊椎側彎,另有兩位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則是由附近的UI(伊利諾州立大學)、 Rush 及 Loyola 三家醫院輪調過來。Shriners Hospital 是1922年由互濟會(Freemanson)創立的,目前在全美有22家醫院,包括19家骨科醫院及3家燒傷中心,其服務對象是自出生到滿十八歲的孩子,病患接受治療,完全免費,其資金來源全靠會員及社會人士的捐贈,創立宗旨及營運精神頗值敬佩。
今天的 Case Conference 有3位病患,都是腦性麻痺的小病人,病人被帶到講台上,由住院醫師報告病歷,並做理學檢查,接著由各主治醫師上台檢查病人,最後則討論治療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且勇於表達,達到共識後,即由負責醫師口述錄音,得到該病患往後之治療方針。
會後我找人帶我四處瀏覽了一會,這家醫院環境清幽,有廣大的庭園,建築採平面擴展,只有兩層樓,設備新穎,頗適合小病人,全院只有六十床,醫師33名,分為小兒科、骨科、神經外科,門診採會診型式,多數病人是嚴重的先天畸形兒、腦性麻痺或脊椎側彎,由三種醫師加上復健人員共同照顧,可達到最好的效果。門診時間更有慈祥的老人義工(互濟會會員)帶小孩玩遊戲,講故事,氣氛感人。
- Jan 01 Thu 2009 15:03
歐美遊學記(01)
1988年初,六年服務進入尾聲,我開始著手申請國外醫院之進修事宜,在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在美國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 任小兒骨科主任的郭耿南教授(目前任職於國衛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組),在郭教授熱心安排下,順利的申請到該醫院骨科部一年的Research Fellowship。更幸運的是,在這之前我申請的另一項Fellowship:由總部在瑞士Bern的國際骨折內固定研究協會提供三個月的獎學金,也在1989年初給我肯定的答覆。因此,這將近一年的進修行程安排如下:1989年八月至1990年二月在美國芝加哥的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Medical Center,研究內容為:三個月小兒骨科,二個月關節置換術,二個月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1990年三月至四月中(六個星期)赴西德Tubingen的 BG-Unfallklinik(外傷醫院),研修內容為:外傷學及手外科,1990年四月中至五月(六個星期)至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Hôpitaux Universitaires de Genève) ,研修內容為:一般骨科學及小兒骨科學。
一家四口在1989年七月中離台,1990年六月中返台,短短的一年中,經歷了三個不同國度,雖然很辛苦,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無論是醫學上、生活上,確實得著難忘的寶貴經驗。
遊學期間的見聞及感想,將摘錄日記如後: